/* */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国际刑事法院当前面临的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国际刑事法院自2002年运行以来,在惩治和防范整个国际社会关注的最严重犯罪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日益复杂,国际刑事法院在执行其使命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此,2024年11月7日-8日,在中国法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的支持下,由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与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合作共同主办的“国际刑事法院当前面临的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召开。来自线上线下、国内外实务界、理论界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开幕式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鸣起,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汪明,国际刑事法院法官金伯利·普罗斯特(Kimberly Prost)分别为大会致开幕辞,研讨会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暨刑科院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国际刑法学分会主席王秀梅主持。

 张鸣起副会长在致辞中指出,国际刑事法院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承载了各国人民对持久和平、公平正义的美好向往。张鸣起副会长强调,中国支持建立一个独立公正有效且具有普遍性的国际刑事司法机构,以作为对国家法律体系的补充,惩戒严重的国际罪行,促进世界和平,实现司法正义。

640 (12).png

 汪明副校长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希望本次研讨会能够为推动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与繁荣贡献智慧与力量。

640 (13).png

 国际刑事法院金伯利·普罗斯特(Kimberly Prost)法官强调了国际刑事法院需进一步提升程序效率,并以推动终结国家层面的有罪不罚现象为重点,加强与缔约国的合作,以提高其法律判决的公正性和可操作性。

640 (14).png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暨刑科院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国际刑法学分会主席王秀梅首先对国际刑事法院目前受理案件进行了总体介绍,并希望本次论坛能够成为国内外国际刑法专家学者对话的平台,通过为期一天半的研讨,能够更好地促进国际刑事法院在实现全球正义中的作用。

640 (15).png

第一单元:国际刑事法院在实现全球正义中的作用

 第一单元以“国际刑事法院在实现全球正义中的作用”为主题,由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暨刑科院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国际刑法学分会主席王秀梅主持。联合国国际刑事法庭余留机制法官刘大群、石河子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嘉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刘洋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王肃仪分别围绕“《罗马规约》修正案——侵略罪和将饥饿作为战争手段”、“攻击核电站行为:《罗马规约》的界定和挑战”、“武装冲突中文化财产保护:重新审视军事必要性原则”、“外部规则:在实用主义和制定规则之间”以及“自主武器系统下的战争罪个人刑事责任:国际法的困境与规制路径”作主题发言。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王文华教授与香港大学法律学院全球学术研究员杨苏虹对上述发言进行了与谈。

第二单元:国际刑事法院成立25年来的经验和教训

 第二单元以“国际刑事法院成立25年来的经验和教训”为主题,由联合国国际刑事法庭余留机制刘大群法官主持。国际刑事法院法官尼古拉斯·吉卢(Nicolas Guillou)、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副教授谢菁菁、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晨光、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讲师刘央、密德萨斯大学法学院教授威廉·沙巴斯(William A. Schabas)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李迪分别围绕“民间社会在《罗马规约》体系中日益重要的作用”、“国际刑事法院逮捕令的执行问题”、“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与区域性补充原则”、“国际刑事法院的赔偿方式:与国际法院的可能性互动”、“种族灭绝和侵略罪”以及“国际刑事法院审判中对受害者需求的考虑不足”作主题发言。国际刑事法院法官金伯利·普罗斯特(Kimberly Prost)与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讲师谭渝丹对上述发言进行了与谈。

第三单元:未被列入《罗马规约》的其他罪行

 第三单元以“未被列入《罗马规约》的其他罪行”为主题,由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晨光主持。山东大学法学院助理研究员田立、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徐持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韩婧颖分别围绕“《防止和惩治反人类罪条款草案(公约)?》与国际刑事法院的辅助管辖的关联性”、“国际刑法禁止酷刑的改革与挑战”与“解构‘生态灭绝’:在国际刑事法院之外寻求生态灭绝犯罪的破局之法”作主题发言。联合国国际刑事法庭余留机制法官刘大群与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后张雪对上述发言进行了与谈。

第四单元:国际刑事法院诉讼程序中的法律复杂性


 第四单元以“国际刑事法院诉讼程序中的法律复杂性”为主题,由中国驻格林纳达原特命全权大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赵永琛主持,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讲师谭渝丹、香港大学法律学院全球学术研究员杨苏虹以及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金欣如分别围绕“禁止溯及既往原则与国际刑事法院的溯及既往管辖”、“被指控人缺席的确认指控听讯:乌干达情势约瑟夫科尼案”与“国际刑法中的间接共同犯罪:困境及思考”作主题发言。国际刑事法院法官尼古拉斯·吉卢(Nicolas Guillou)与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李迪对上述发言进行了与谈。

闭幕式

 研讨会闭幕式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黄风主持,联合国国际刑事法庭余留机制法官刘大群与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暨刑科院教授、国际刑法学协会副主席暨中国分会主席王秀梅进行总结发言。刘大群法官回顾了本次研讨会的发言议题,并对主办方提供的学术研讨平台表示感谢。王秀梅教授代表主办单位向大家表示感谢,并表示希望本次研讨会能够为国际刑法学科建设做出贡献。

640 (16).png

640 (17).png

640 (18).png

 本次研讨会紧紧围绕国际刑事法院当前面临的挑战这一主题,充分展示了国际刑事法院及国际刑法当前面临的复杂形势,各发言人针对管辖权、证据获取、国家合作、罪行扩展及公民社会参与等多重议题深入剖析,为未来国际刑事法院的改革方向和国际法体系的改进提供了建设性建议。通过此次研讨,国际刑法界与司法实践者将更好地应对全球性法律难题,推动国际刑法的进步与完善。

640 (24).png


阅读次数:

©2005-2020 ©2005-2020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京公网安备110108000448号 京ICP备10031106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