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京师程序之声”学者讲坛第六期成功举行


 2023年6月15日,“京师程序之声”学者讲坛第六期暨京师法学名家讲坛第101期在北京师范大学高铭暄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期学者讲坛由清华大学法学院张建伟教授主讲,主题为“审判空洞化:成因、弊害与实质化改革”。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杨宇冠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郭华教授作为与谈人参与本次学者讲坛。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史立梅教授、黄晓亮教授、肖萍副教授、孟军副教授以及来自刑事诉讼法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等参加了本次讲坛。讲坛由史立梅教授主持。

WechatIMG32131.png

 讲座伊始,史立梅教授介绍了参与此次讲坛各位学者的简历,并对各位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张建伟教授围绕审判空洞化和实质化问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张建伟教授引用阿Q和杨乃武案件,对审判空洞化的内涵进行了形象的展示。随后,从审判空洞化的成因分析、去审判空洞化二次改革以及审判实质化的实现途径三方面展开讲解。张建伟教授指出,审判空洞化受诉讼总体结构、阿斯楚勒定律、卷宗依赖、律师及法官个人、协同主义司法模式等多重因素影响而形成,其弊害是极易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为此,1996年刑事庭审方式改革及2012年以来进行的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在庭审方式和诉讼制度方面进行了部分完善。但是,当前随着简易程序扩大化及超高比例的认罪认罚,刑事审判实践中出现的繁者变简、简者更简的现象值得检讨反思。最后,张建伟教授从弱化卷宗依赖、强化国民参与、加强诉讼攻防、保障辩护权利的国家责任、加强司法自主性、做好“繁简分流”等方面对审判实质化的实现途径进行了展望,并指出要让审判成为“真”的审判,需要有一种认真态度,司法人员都应当培养一种认真负责精神。

 与谈人杨宇冠教授对于张建伟教授的发言表示非常赞同,指出程序不可过度简化,对于案件事实清楚无争议的案件可以简化审理,但仍应当对认罪自愿性等问题进行审查。此后,杨宇冠教授对国民参与司法的途径进行了进一步补充,指出可以适时设置治安法庭,吸引一批有志向从事司法工作的退休人员加入。与谈人郭华教授从司法实务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指出当前“案多人少”问题的可能缘由,并指出改革应当依托于一定的前提基础,避免跑偏。

 其后,针对现场同学的提问,各位学者耐心地为大家一一解答。

 讲坛最后,史立梅教授指出,讲坛过程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碰撞和交流颇具启发意义。我国的刑事审判方式改革已经走过很长一段路,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希望同学们都能够以张建伟教授的讲座为契机,将认真的精神贯彻到相关问题的学习和研究之中,为我国的刑事司法改革做出自己的贡献。(文字整理/曹烁)


阅读次数:

©2005-2020 ©2005-2020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京公网安备110108000448号 京ICP备10031106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