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北师大刑科院参与第14届联合国预防犯罪与刑事司法大会学术活动


2021年3月7日至12日,第十四届联合国预防犯罪与刑事司法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

       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大会创建于1955年,每5年举办一次,是全球预防犯罪与刑事司法领域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国际大会,每年汇集数百名来自全球的政府代表、实务人员、理论专家等各界代表。本届大会原定于2020年4月举行,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推迟至2021年3月,并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152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参加了本届大会。大会通过了《京都宣言》,提出了通过帮助刑满释放人员重返社会等形式,达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在预防犯罪领域推进工作的方针。

       自2012年成为联合国刑事司法网络(PNI)的成员单位以来,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刑科院)积极参与联合国预防犯罪与刑事司法年会与大会。虽然今年不能组织代表团实地参会,但刑科院仍然积极申办边会,并与合作伙伴共同主办边会,组织研究人员采用线上方式参与相关学术活动。

       3月10日,刑科院联合另外两家联合国刑事司法网络成员单位——联合国中南美洲犯罪预防研究所(ILAUND)和瑞典罗尔·瓦伦堡人权与人道法研究所(Raoul Wallenberg Institute of Human Rights and Humanitarian Law),共同举办了“比较视野下的少年司法中的转处(Diversionin Juvenile Justice: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边会。何挺教授以“中国未成年人司法中的转处:实践、经验与挑战”为题进行了主题发言,重点展示了中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近些年来的发展、所得出的经验和下一步的挑战,介绍了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所构建的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制度,并与美国、日本等国的专家就附条件不起诉适用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1616159985281064458.png

 

 

       3月11日,周振杰教授应邀参加由联合国预防犯罪与刑事司法项目国际科学与专家顾问委员会(ISPAC)组织的主题为“跨国腐败犯罪的全球执法:路在何方? (Global Enforcement for Cross-Border Corruption: the Way Ahead?)”边会,并做主题发言。周振杰教授在发言中重点从中国学者的视角阐述了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企业合规对预防跨国腐败犯罪重要,尤其是对中国而言;第二,中国在推动企业合规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未来应继续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并与其他几位发言人就跨国腐败犯罪的管辖、被害人的概念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1616160033920027680.png

 

 

      通过积极参与联合国预防犯罪与刑事司法大会、发表研究成果、共同主办学术活动等形式,北师大刑科院巩固了与合作伙伴的学术友谊,进一步扩大了国际影响。


阅读次数:

©2005-2020 ©2005-2020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京公网安备110108000448号 京ICP备10031106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