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积极推动前科消灭 彭新林老师获赠锦旗


1619419987103031241.png

 

       2021年4月24日上午,北京市平谷区市民、曾有缓刑犯罪记录的梁先生将一面“伸张正义,大爱无疆”的锦旗送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彭新林手中,感谢他多年来呼吁社会关注前科人员的更生问题、推动前科消灭所作出的积极努力。

       据悉,送锦旗的是一位多年前因邻里纠纷而发生肢体冲突、被适用缓刑的青年人。这些年,该青年人时常承受因犯罪记录带来的各种不利后遗效应的困扰和精神痛苦,工作处处碰壁,甚至一度对生活绝望,其面临的境遇在前科人员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彭新林知悉情况之后,多次对其开导、帮教,介绍前科消灭相关法治实践及进展,并以其及其他代表性前科人员的真实事例在有关媒体上呼吁社会关注前科人员就业等更生权益、探索推行前科消灭,让该青年人重燃了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对于近几年收到的其他数位前科人员的来信及留言等,彭新林在回信中也尽量予以开导,帮助他们更加乐观、积极地面对未来。

       犯罪记录对前科人员的影响很大,包括就业等受到诸多限制、遭受歧视等,很多情况下甚至牵连影响到其子女的升学、政审等权益。特别是在信息网络时代,犯罪记录引发的不利后遗效应成倍放大,进而滋生重新犯罪等诸多社会问题。促进前科人员更生复归、推动建立前科消灭制度是一项任重道远的法治公益事业,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从2006年关注和研究前科消灭问题开始,彭新林通过学术研究、实施项目、会议发言、报刊发声、媒体呼吁、建言献策、社会帮教、回复前科人员来信并鼓励等多个途径,一直在为在我国早日确立前科消灭制度、促进前科人员更生复归鼓呼。早在2007年,彭新林撰写的成果《构建中国特色前科消灭制度》,被中国法学会《法学文摘》2007年第26期专期摘编,报送中央政法委员会领导同志、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等近20个中央国家机关,并下发至各地法学会,引起有关部门关注和重视,并对有关地方试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近些年来,彭新林又对前科消灭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发表了多项相关成果,出版了该领域的代表性专著《中国特色前科消灭制度构建研究》,为推动确立覆盖所有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前科消灭制度做了一些实际工作,包括在《法制日报》《检察日报》等报刊上多次呼吁修改立法、确立前科消灭制度,并得到一些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积极呼应。《南方周末》2021年3月25日刊发的长篇报道《多专家呼吁建立轻罪前科消灭制度——一朝有案底,余生难就业?》,重点报道了彭新林晚近十余年来为推动构建前科消灭制度所作的努力、多年来持续呼吁在中国建立前科消灭制度的原因以及基本观点等内容。


阅读次数:

©2005-2020 ©2005-2020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京公网安备110108000448号 京ICP备10031106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