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程序之声”学者讲坛第四期成功举办
2021年6月5日,“京师程序之声”学者讲坛第四期在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1822高铭暄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期学者讲坛由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董坤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杨雄副教授主讲,主题为“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诉讼法解释》争议问题探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程雷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蔡元培助理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聂友伦助理教授作为与谈人参与本次学者讲坛。本次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何挺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何挺教授致辞介绍了参与此次讲坛各位学者简历、法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刑诉法解释的作用、法解释学的重要性等内容,并对在座各位的到来表示欢迎,期望此次研讨会能够对今后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都起到一定作用。随后,董坤教授、杨雄副教授围绕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诉讼法解释》争议问题进行精彩的分享,程雷教授、何挺教授、蔡元培助理教授、聂友伦助理教授就重点争议问题展开激烈的探讨。
首先,董坤教授对本次会议的筹划组织以及参与会议在座各位表示感谢。他指出,开展研讨会的目的是从法条对接实践,期望此次会议和讨论能够对在座各位学习和科研有所帮助,在刑诉法解释学方面取得成绩,为刑诉法理论研究做出贡献。与此同时,此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是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诉讼法解释》在证据、庭前会议、缺席审判等条文中的争议问题。
随后,杨雄副教授简要介绍本次研讨会主要围绕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诉讼法解释》(下称《解释》)中具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包括与《解释》第71、100、101、228、232、233、603条等法律条文具有直接联系的庭审质证例外、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具的报告、事故调查报告、庭前会议、被告人近亲属在缺席审判程序中的地位、诉讼行为的法律效力等方面的内容。
针对庭审质证例外问题,杨雄副教授认为,《解释》删掉庭审质证例外是为了强调庭审质证的重要性,但规定例外更符合前后法条规定的逻辑,没有必要把例外删掉。董坤教授认为,要理解《刑事诉讼法》50条和55条与庭外调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总则和分则之间的关系,总则中作出了规定,分则能否突破总则规定做出例外性规定,如果这种关系成立,《解释》这样规定是没有问题的。聂友伦助理副教授认为调查核实不能生成查证属实的结论,核实到查证属实需要经过一个质证的过程,庭外调查核实没有经过庭上质证还是不能作为定案依据。蔡元培助理副教授认为查证属实、质证、庭审质证三个问题予以评价。
针对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具的报告、事故调查报告相关问题,杨雄副教授谈及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具作为证据的演变过程以及实践中的具体认定、事故调查报告对法官的影响、制作主体等问题。杨雄副教授认为,法律就两种报告对专门问题提出的意见审查判断问题没有具体限定,没有相应的管理体制。其审查判断应与鉴定意见的审查有不同之处。并且,这两种报告不能纳入到刑诉法规定的证据体系之中。程雷教授认为,2012年刑诉法修改将证据体系规定为开放式的,法定证据种类不是封闭规范作用而是开放指引作用,过去规定作为证据参考实际上也是作为证据使用。《解释》这种规定是符合立法原则和立法本意的。董坤教授同意程雷教授的观点,认为证据种类是开放性的,没有违反立法的原意,并就新类型证据的审查判断标准如何判断阐述自己的观点。何挺教授、蔡元培助理副教授就做出涉及专门性问题做出报告的人是否出庭接受调查程序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针对庭前会议的问题,杨雄副教授就庭前会议发挥的作用、形成的意见、涉及实体问题,达成一致的事项等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聂友伦助理副教授认为,庭前会议制度违反了司法解释,依据《刑事诉讼法》无法得出法律创设庭前会议制度的结论,也没有赋予司法机关在庭前做出任何处理决定的权限。司法解释通过创设庭前会议制度并赋予法官庭前实质处理程序性事项的权限是越权违法行为。董坤教授提出自己的疑问,“在庭前会议后做出处理”是指开庭前处理生效还是在庭审中说明处理决定和理由后才生效?董坤教授认为应该按照前者解释,在开庭中只是做出宣布说明。何挺教授、蔡元培助理副教授就建议德国中间程序、建议检察院撤回起诉、庭审前处理财务问题发表看法。
针对被告人近亲属在缺席审判程序中的地位、诉讼行为问题,杨雄副教授就被告人近亲属如何参加缺席审判程序、以何种角色、以何种理由参加诉讼、发表的意见是否代表被告人的意见等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杨雄副教授认为,境外被告人缺席审判程序保障了刑事司法程序的公正性,能够经受刑事司法协助审查的考验,但在具体操作程序方面需要继续细化。蔡元培助理副教授认为缺席审判程序中的被告人近亲属类似于民事诉讼程序中的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享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董坤教授认为,被告人近亲属与被告人独立上诉的权利是不同的,但被告人近亲属的上诉权仍然是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最后,在讨论过程中,各位学者唇枪舌战、旁征博引,延伸出诉讼参与人的范围等其他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并对在座听众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本次学者讲坛活动在激烈讨论中圆满结束。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