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在职教师

王 超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简历

 

 

王超,男,河南省罗山县人。1997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1997年至2000年就职于青岛市人民检察院。2003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证据法研究所所长,兼任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主要从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司法制度、反腐败研究。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独著《排除非法证据的乌托邦》《刑事审级制度的多维视角》《刑事上诉制度的功能与构造》《警察作证制度研究》,合著《21世纪的中国检察制度研究》《刑事司法环境研究》《刑事证据的定量分析》《未成年人犯罪诉讼程序研究》《刑事诉讼言词证据:程序与规则》《〈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中国的贯彻》等2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司法部等课题项目共7项。

 
 

代表作品

 

 

1.《中国刑事证明理论体系的回顾与反思》,《政法论坛》2019年第3期;

2.《中国刑事证据法学研究的回顾与转型升级》,《法学评论》2019年第3期;

3.《刑事证据法学研究的再次转型:从价值表达到精确解释》,《政法论坛》2014年第1期;

4.《刑事审级制度的两种模式:以中美为例的比较分析》,《法学评论》2014年第1期;

5.《刑事证据排除的两种模式》,《现代法学》2013年第4期;

6.《中国刑事证据法学理论体系的科学建构》,《法学评论》2013年第1期;

7.《西方国家刑事审级制度功能的比较分析》,《比较法研究》2012年第6期;

8.《虚置的程序——对刑事二审功能的实践分析》,《中外法学》2007年第2期;

9.《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之反思——以程序正义为视角》,

   《法商研究》2005年第2期;

10.《刑事证据法学的回溯与反思——兼论研究方法的转型》,《中外法学》2004年第3期;

11.《警察作证若干问题研究》,《法学》2002年第6期;

12.《普通程序简易审质疑》,《法商研究》2002年第3期。

 
 

学术论文

 

我国刑事裁判标准统一问题实证研究 
男子因争烧烤摊28楼扔两个煤气罐 按重罪被批捕 
刑事审级制度的两种模式:以中美为例的比较分析 
刑事证据排除的两种模式

 
 

学术著作

 

 

1.王超:《刑事审级制度的多维视角》,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2.王超:《排除非法证据的乌托邦》,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3.王超:《刑事上诉制度的功能与构造》,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王超:《警察作证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005-2020 ©2005-2020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京公网安备110108000448号 京ICP备10031106号-30